秋登宣城謝朓北樓
江城如畫里,山晚望晴空。
兩水夾明鏡,雙橋落彩虹。
人煙寒橘柚,秋色老梧桐。
誰念北樓上,臨風懷謝公。
注釋:
《秋登宣城謝朓北樓》選自《李太白全集》。宣城,今安徽宣城。謝朓北樓,即謝朓樓,一名北樓,南朝齊謝朓為宣城太守時所建。
【江城】指宜城。
【兩水夾明鏡,雙橋落彩虹】兩水如清澈的明鏡,夾城而流;雙橋橫跨溪上,像從天降落的彩虹。兩水,指句溪和宛溪。宛溪在宣城的東北與句溪相會,繞城合流,所以說“夾”。
【誰念北樓上,臨風懷謝公】自己在北樓上懷念謝朓的心情,誰能理解呢?
登金陵鳳凰臺
鳳凰臺上鳳凰游,鳳去臺空江自流。
吳宮花草埋幽徑,晉代衣冠成古丘。
三山半落青天外,二水中分白鷺洲。
總為浮云能蔽日,長安不見使人愁。
注釋:
《登金陵鳳凰臺》選自《李太白全集》。金陵,今南京市。風凰臺,相傳南朝劉宋元嘉年間,有鳳凰翔集于山上,故作此臺。
【吳宮花草埋幽徑,晉代衣冠成古丘】過去長滿奇花異草的吳宮,已湮沒成為幽僻的小路;晉代顯赫一時的豪門貴族,如今只剩下一堆古墳。吳宮,指吳國的王
宮,三國時吳國的都城在金陵。晉代,指東晉,東晉建都于金陵。
【三山】山名。在今南京市西南長江邊,因三峰并列、南北相連而得名。
【半落青天外】形容三山有一半被云遮住,看不清楚。
【二水中分白鷺洲】指秦淮河流經(jīng)南京后,西入長江,被橫截其間的白瓷洲分為二支。
【學習提示】
《秋登宣城謝朓北樓》作于天寶十二年秋天。李白在長安為權貴所排擠、棄官而去后,直過著漂泊不定的生活。當秋風搖落的時節(jié),客中的抑郁和感傷,是可以想象的,在詩歌中吟賞山水、緬懷古人也就成為他排遣愁懷的一種方式。詩中景物描寫形象鮮明,色彩
豐富,并傳達出詩人細致入微的感傷,表現(xiàn)了很高的藝術技巧。
《登金陵鳳凰臺》把歷史興亡之感、眼前大自然的美景以及憂時傷世的情懷交織在一起,感情層次豐富,語言流暢而富于氣勢。
【自我測試】
一、對《秋登宣城謝朓北樓》中理解不當?shù)囊豁検牵?nbsp; )。
A.開頭兩句,詩人把其登覽之景概括地寫出,總攝全篇,開門見山。
B.三至六句,是具體描寫,這里的藝術形象,均從上文“望”字而出,三四句承“江山如畫”,五六句承“山晚晴空”。四句既為一體,又有層次。
C.結尾兩句寫秋思,呼應開頭,點明登臨之地點。
D.詩中“懷謝公”的“懷”是自指,“誰念”的念也是自指。
二、讀《登金陵鳳凰臺》,回答下列問題。
1、本詩中“鳳凰臺上鳳凰游,鳳去臺空江自流”兩句的抒情方法是( )。
A.借景抒情
B.借事抒情
C.借傳說事故抒情
D.借象征手法抒情
2、以下詩句抒寫了詩人的歷史興衰之感的是( )。
A.鳳凰臺上鳳凰游,鳳去臺空江自流
B.吳宮花草埋幽徑,晉代衣冠成古丘
C.三山半落青天外,一水中分白鷺洲
D.總為浮云能蔽日,長安不見使人愁
3、以下詩句中屬于寫眼前實景的是( )。
A.鳳凰臺上鳳凰游
B.吳宮花草埋幽徑
C.三山半落青天外
D.總為浮云能蔽日
4、以下詩句中象征六朝豪華已一去不返的是( )。
A.鳳去臺空江自流
B.晉代衣冠成古丘
C.一水中分白暨洲
D.長安不見使人愁
三、閱讀下面一首詩,然后回答問題。
春夜洛城聞笛
李白
誰家玉笛暗飛聲,散入春風滿洛城。
此夜曲中聞折柳,何人不起故園情?
前人在評論這首詩時曾說,“折柳”二字是全詩的關鍵。詩中“折柳”的寓意是什么?你是否同意“關鍵”之說?為什么?
四、試簡述李白詩歌的語言特色。
【參考答案】
一、D
二、1.C 2.B 3.C 4.A
三、“折柳”這首曲子寓有惜別懷遠之意。本詩抒寫了思鄉(xiāng)之情,而這種思鄉(xiāng)之情是從聽到“折柳”曲的笛聲引起的,可見“折柳”是全詩的關鍵。
四、清冷淡遠;沉郁頓挫;清新明快;平淡自然。
掃一掃加入微信交流群
與考生自由互動、并且能直接與資深老師進行交流、解答。